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我的杂文情缘4o1trfag [复制链接]

1#

我的杂文情缘


我结识杂文缘于学习、阅读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,无论是先生的短篇小说集《呐喊》《彷徨》散文集《野草》等书,还是他的杂文各集,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记,奠定了我喜爱文学的思想基础。


    鲁迅创作和奠基的杂文是德先生赛先生光临中国的产儿,一开始就赋有在这个古老而衰颓的大地上倡导、宣传民主与科学的两大使命。她的成长和发育一直是以公平与正义为饮料,以实事求是为食物,从不媚富欺贫、倚强凌弱,而是惜贫怜弱,追求公正。她以敏锐的眼光发见、尖利的牙齿撕咬、锋利的刀剑刺向一切假、恶、丑,在人的心灵深处、世俗社会播种真、善、美。她心怀良知,向往文明。尽管有时尖刻了点,但心是红的,血是热的。


    我钟情杂文、学写杂文还是从阅读《杂文报》开始的,记得有十几个年头了。先是从售报亭一期一期地购买,后来索性自费订阅。每收到一期,便如饥似渴地读,用笔划、点、记,这样做也有十余年了。退休后,便一心一意照猫画虎地写,牵肠挂肚地邮。怎奈我天生是个笨人,又学养浅薄,写出的东西难登大雅之堂。我退缩过,动摇过,但不甘心。就这样认认真真地读,断断续续地写,零零散散地邮,终于感动了上帝,作品也就偶见于省市、全国性报刊,特别是《杂文报》和《杂文月刊》、《杂文选刊》。量虽不多,但却是我的一点精血。从而,我更加爱上了杂文报刊。


    为迎接2014年《杂文报》30年华诞,《杂文报》文丛编委会和南京大学出版社选编出版了我和许家祥等13名作者个人的杂文选集。近日,接到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寄来尚散发着油墨香味我的《非刺也非花》新书时,激动地淌下了热泪。她是我大半辈子的心血,是我最珍爱的产儿,是我退休10多年笔耕不辍的努力,是我认识人生、社会的思想结晶。虽说前几年也曾出版过一本短篇小说散文集子——《在那红柳摇曳的地方》,但那是我青少年及中年时的人生经历,大都属情感类的作品。虽也珍爱,但较之我中老年之作的此书,其阅历思想更丰厚些。然与同出书的其他诸位文友和广大的杂文爱好者、写作者差距甚大,虽觉丑陋,难见公婆,但不妨“先遣小姑尝”!


    借此,我想深深感谢相关报刊杂志、络、特别是《杂文报》《杂文月刊》《杂文选刊》部各位及诸多杂文作者对我的启发和鼓动,感谢陈四益、*一龙、冯日乾、苏中杰、许家祥等当代杂文名家的著作对我的熏陶与滋养,感谢丛书主编单厚*先生、张瑾女士、责编陆蕊含女士对此书的厚爱和努力。


    我虽钟爱文学,钟情杂文,但又深知学不足,力不逮,攀登杂文这座高峰实在是太难了。然正如我步入古稀之年《自勉》诗中两句:“感时紧迫再努力,无须扬鞭自奋蹄。”活到老,学到老,写到老!


    014.12.1赞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