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那个伟大的传歌者全文
今天,我讲的题目叫《伟大的传歌者》。如果我们把中国的艺术歌曲比喻成一顶艺术的皇冠的话,那么王洛宾的那首歌曲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,就可以说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。它是永远闪耀着艺术光芒的一首精美的作品,它又像是产生在草原上的,开放在草原上的一朵野花,永远散发着静静的幽香。我们纪念王洛宾,怀念王洛宾,了解王洛宾的创作,我想,就从他的这首歌曲开始。
这首歌曲从(二十世纪)四十年代在遥远的地方,也就是在青海这个地方产生之后,很快就传唱全国。今天可以说,不单是全中国,也可以说在华人所在的地方,就会流传着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的歌声。这是王洛宾一生创作中间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,也是他给中国人民留下的一份最宝贵的音乐的遗产。
但是,这首歌曲,我们一直在流传中间只知道它是一首民歌,一首青海的民歌,不知道它作者是王洛宾。因为王洛宾是有一个特殊的遭遇,这个遭遇当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。
在他创作的时候,(二十世纪)四十年代人们并没有这种强烈的版权意识,或者是这首歌是我的。当时(二十世纪)四十年代,大家知道,还是在抗战时期,还是在抗日战争的艰难的时期。但是,这是一首纯情的歌曲,一首爱情歌曲。
在抗战时期,人们对音乐的需求,同样是很广泛的。爱情歌曲也能够接受,老百姓也能够喜欢的。当然,当时的主旋律是抗战歌曲,就像《义勇*进行曲》,像《游击队歌》,像《保卫*河》,像《八路*进行曲》这样一些威武雄壮的歌曲。但是,抗日战争的时期,另一方面,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情的、非常美丽的抒情歌曲,像《松花江上》,像《嘉陵江上》、《长城谣》。这首歌曲在当时来讲,也是一首比较特殊的歌曲,它看起来好像游离在时代之外,在抗战时期,在遥远的地方产生了这么一首纯的爱情歌曲。
当然,我讲,民歌的背后是什么?民歌的背后就是一种民族精神,在抗战时期,我们演唱民歌,本身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发扬!这是一个音乐的深刻的道理。
还有,就是说,当这首歌曲产生之后,王洛宾还把它用在一部抗日的歌剧里头。这就是他在四十年代初编的,这部歌剧叫做《沙漠之歌》。表现的是一个汉族青年,到少数民族地区去,通过生活、动员,发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抗日的队伍,成了一部抗日内容的爱国题材的一部歌剧。
那么,这首歌曲本身也跟抗战直接地联系起来了。当然,还有一层道理,大家记住,就是所有的爱情歌曲,它在内容上不单单是表现爱情,都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的。赵元任的《教我如何不想她》(二十世纪)二十年代的,我们可以想像爱情、爱人,但是也可以表现友情,也可以把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 的 她 当成我们祖国。因此,它这个理解都是可以广泛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