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与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合称四立,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,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立,建始也”,又说:“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”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“养藏”阳气。一要早睡晚起。人们要适当早睡,早晨不宜起得太早,时间允许的话,最好等太阳升起,阳气生发时再起床,以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阳气潜藏。
汉族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。在寒冷的天气中,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,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,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。为什么立冬吃饺子?因为饺子是来源于“交子之时”的说法。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,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,故“交”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。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,立冬之日,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。当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东滕州一带也有喝羊肉汤的习俗。
由于自然界阴盛阳衰,寒气袭人,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,所以冬季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。在饮食方面应注意摄取充足的蛋白质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。应适量增加动物性食品和大豆,当然蔬菜、水果和奶类摄取量也需充足。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,多吃点苦味的食物。冬季属肾,肾主脏精而为生命之元,故冬月为四季进补的最佳季节。冬季饮食多吃温性、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哩,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。
立冬饮食“五高”原则
高“蛋白质”
入冬后,可以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,比如畜禽肉、鱼肉和鸡蛋等。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%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,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仅有5%~6%作为热量散失,脂肪则是4%~5%。因此,冬天吃高蛋白质的食物有助机体抗寒。
高“B族维生素”
大部分B族维生素在碳水化合物、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,如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、尼克酸等都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,适当摄入有助增强抗寒能力。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燕麦等粗粮、坚果、瘦猪肉及动物内脏中。
高“维生素D”
缺乏维生素D不但有损骨骼健康,还会引起人体免疫力低下,导致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增加,如感冒、上呼吸道感染等。阳光照射是人体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,但在冬季,由于光照不足、衣服较厚等原因导致人体容易缺乏维生素D,此时通过膳食补充维生素D十分必要。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动物内脏、蛋*、香菇、全脂奶等。
高“碘”
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。甲状腺素是人体新陈代谢调控的重要激素,影响到人体的代谢率高低、生长发育、神经和肌肉功能。甲状腺素能够促进身体中的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转化成能量,抵御寒冷。
高“香辛料”
在寒冷的冬天,适当吃些香辛料不仅能给大家带来味觉上的享受,还有助人体抵御寒冷。比如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产热潜力,能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怕冷、冻伤等;冬天在烹调时,可以多放些辣椒、肉桂、姜等香辛料。
进补不是胡乱来的,同样的补品,别人吃了没事,你一吃就口干舌燥,浑身发热,晚上失眠,身体亢奋,大便干燥,说明不适合你!进补错了,就像吃药,不但治不了病,还顺带着伤害身体。因为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合适方式调理才会事半功倍。
立冬饮食“五高”原则
忌日晒过长
过久的日晒会消减人的水五行,减少财运。在健康方面,会损伤皮肤,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,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、微生物侵袭人体,造成感染,还可引起视力减退。
忌活动过剧
剧烈的运动过后心跳容易加速,血压升高,这个季节里特别容易发生危险。所以最好立冬过后一般人不要选择剧烈运动。
忌外出过早
冬季的早晨,室外是一天温度最低的时候,不仅外出最易引起感冒,而且阴气比较重,非上班人士最好选择上午10点以后到室外锻炼。上班人士注意添衣保暖,调节运势。
忌洗浴过长
忌洗浴过长:冬天阴气比较重,立冬后洗浴过长会削减人的阳气,并且冬季空气干燥寒冷,许多老年皮肤干燥脱屑、瘙痒,所以不宜长时间泡在水里。
忌“小疾”不治
立冬后天气寒冷,人容易遇感冒、咳嗽、头疼、心慌等“小疾”,又是在冬季,必须及时治疗,以防患于未然。不要因为一时疏忽,就积累下老毛病。
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
立冬多寒凉,万物皆冬藏。
今日立冬,
期待万物皆藏的冬日,
孕育出下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~
河南善德中医药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