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4岁的李女士20年前发现自己颈部有一肿块,但因未出现明显症状没有给予治疗。近日,李女士出现呼吸困难、心慌胸闷、吞咽困难等症状后,想起了自己颈部的“定时炸弹’。经人介绍,医院普外科就诊。
普外科甲乳外科副主任蔡保中详细询问李女士病史后,结合CT检查,诊断她患有罕见的“胸骨后甲状腺肿瘤”。
什么是胸骨后甲状腺肿?甲状腺肿大向下生长,延伸至胸骨后,主动脉弓上方。胸骨后甲状腺肿由于其特定的解剖位置,受骨性胸廓上口限制,容易造成对周围组织的压迫。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为出入胸廓上口器官受压表现,特别是对气道、食道、神经、血管的压迫,产生相应的症状,以单侧多见,也可双侧同时发生。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肿块的大小、部位,其常见的症状有颈部肿块、呼吸困难、咳嗽、胸闷以及声音嘶哑、吞咽困难、颈静脉怒张等。偶有反复咽部不适,但无恶心、呕吐症状。
手术?不手术?
CT可见,李女士颈部有一个巨大且密度不均匀的肿块,把气管从圆形压成了扁状,肿块上至胸骨上端,下至主动脉弓,紧贴着左侧无名静脉。这就意味着李女士的肿块比较大并且侵犯了气管,压迫周边诸多神经,若是手术,风险高,术中很容易损伤神经,造成饮水呛咳,声音嘶哑手足麻木,创面大,术后容易出血,压迫气管,引起窒息等风险。止血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其它器官的副损伤,再加上患者年龄较大,体形偏胖,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,血管的弹性和质量都不能和一般的病人相比。如果不手术治疗,一旦出现感冒引起呼吸道水肿就可能出现窒息甚至死亡。
手术还是不手术?这个问题摆在普外科医护的面前。手术意味着一定会担起术前术后所有的风险,不手术,小小的感冒都会构成生命威胁,那就是真正的“定时炸弹”。
“手术!”普外科主任伍万权、甲乳外科副主任蔡保中立即开展全科讨论,反复的斟酌、研讨并认为患者已经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,但如不及时治疗,发展下去会更危险,手术刻不容缓。
“手术必须做,难度非常大,但一定要充分准备,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,一台手术需要多方面的合作才能完成,医、护、麻必须紧密配合,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,病人的配合也同等重要。”伍主任强调。
蔡主任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详细沟通,告知了手术风险。在征得患者和家属的支持以及进行精心周密的准备后,普外科、麻醉科专家团队采取精细化解剖技术,历时3小时,顺利切除了李女士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及对侧部分腺体,保留了甲状旁腺和喉返及喉上神经的功能。
由于术中精准操作,出血少、很好的保护了周围重要组织结构,加上术后细致的护理和观察,患者李女士度过一道道难关,术后一周即康复出院,她拉着医生的手不住地感谢“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!”
胸骨后甲状腺肿是一种特殊的甲状腺疾病类型,其临床表现、手术方式以及预后均不同于一般的颈部甲状腺肿,其手术难度及并发症和死亡率均高于颈部甲状腺手术。普外科、麻醉科专家团队甘冒风险快速摘除罕见的胸骨后甲状腺肿瘤,除了惊讶于高超的技术外,只能大叹一句“医者仁心”了吧!
扫码